跳转到内容

鄭鴻逵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,由Ljhs8留言 | 贡献2008年7月4日 (五) 15:39编辑。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

鄭鴻逵(1613年—1657年4月21日)原名芝鳳,考取舉人時,改名鴻逵[1]曰漸,又聖儀,羽公。鄭芝龍之弟,排行第四[1]鄭成功的叔父。原為明朝之官員,後來追隨鄭成功舉兵反

生平

擁立隆武

崇禎十三年(1640年)考取進士,擔任錦衣衛都指揮使崇禎十七年(1644年南明弘光帝,派他前往鎮江防範軍,擔任鎮海將軍弘光元年(1645年)鄭鴻逵得知清軍渡過長江,退往福建,中途於杭州遇見唐王朱聿鍵,一起回到福建。鄭鴻逵打算以朱聿鍵繼任南明皇帝,許多大臣認為應該先擊敗清軍,再考慮即位之事[2];鄭鴻逵表示不快點即位,會有其他人先行稱帝[2]朱聿鍵因此成為皇帝(隆武帝),鄭鴻逵也因這項功勞,受封定虜;後來晉升定國

不久,隆武帝命令鄭鴻逵前往浙江進攻清軍,鄭鴻逵離開仙霞關沒多遠,就以等待補給為理由,不繼續進軍。隆武二年(1646年),魯王朱以海政權被軍擊敗,鄭鴻逵撤退,清軍得以佔領仙霞關。隆武帝得知消息,撤銷鄭鴻逵的位。十一月鄭芝龍決定投靠清朝,準備前往福州貝勒博洛見面,鄭鴻逵勸說鄭芝龍退往海上,鄭芝龍不接受。鄭鴻逵只好率軍前往金門,為了避免鄭成功遭挾持,暗中放走鄭成功。

繼續反清

永曆元年(1647年)和鄭成功一起圍攻泉州,一度擊敗清軍;但是清援軍抵達,只得放棄圍城,返回白沙(在安海鎮)。明年,前往佔領揭陽永曆五年(1651年)鄭成功前往廣州救援永曆帝,鄭鴻逵返回廈門防守,遭遇提督馬得功攻陷廈門,率軍阻截馬得功後路。馬得功以鄭鴻逵母親的性命要脅,因此放走馬得功[3]。鄭成功得知消息,嚴厲責備他,鄭鴻逵於是隱居在白沙。

晚年

永曆八年(1654年)清朝決定和鄭成功和談,並策封鄭鴻逵當奉化伯[4],鄭芝龍希望他出面勸說鄭成功,接受清朝開出的條件。鄭鴻逵認為鄭成功抗清意志堅決,不可能說服[5];自己有腳病,也無心做官[6],婉拒鄭芝龍的請求。永曆十年(1656年)清軍進攻白沙,退往金門永曆十一年三月初八1657年4月21日),在金門去世,享年四十五歲。

逸事

  • 鄭鴻逵準備前往浙江進攻清軍,隆武帝舉行祭典為他送行。典禮進行到授與給鄭鴻逵時,突然颳起一陣風,將台上的匾額吹掉,將柄砸成兩半,朱元璋神位也被吹倒;鄭鴻逵騎馬出發時,馬居然跌倒。這些事被當作是不祥的預兆──《南明野史·紹宗皇帝紀》
  • 鄭鴻逵在揭陽時,發現港口的水底發出光芒,派人潛水下去看,原來是一台大炮,上面刻有西方文字。這台大炮可以裝重24的炮彈,射程可達4、5,只要祈禱必定擊中目標。鄭鴻逵用這台大炮摧毀不少敵軍的要塞,當時的人認為這台大炮是神物──《從征實錄》

注釋

  1. ^ 1.0 1.1 《石井本宗族譜·井江鄭氏歷代人物》
  2. ^ 2.0 2.1 計六奇明季南略·卷十一·唐王始末》
  3. ^ 楊英從征實錄》"馬虜之歸,蓋以吾兄在於清,重以母命故耳"
  4. ^ 夏琳海紀輯要·卷一》
  5. ^ 楊英從征實錄》"大姪云:「大義滅親,籌之早而計之決矣」。彼素不聽吾兄之言,豈肯聽弟之言乎?"
  6. ^ 楊英從征實錄》"蓋弟以十餘載足疾,日深日甚,非今日始言,凡移寸步,皆用兩人扶插,故功名之念久灰"

參考資料

相關條目